凝胶过滤,或尺寸排阻,是一种简单、的层析方法,用于蛋白或生物大分子的纯化。
凝胶过滤填料是由葡聚糖苷和3-氯-1,2环氧丙烷以醚键相互铰链而成,不同型号的葡聚糖凝胶用英文字母G表示,如G-25,G-75等,G后面的数字为凝胶吸水量再乘以10。sephacryl:为葡聚糖偶联丙烯基,再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介质。它有较高的硬度,能承受比普通凝胶更大的静水压力,由于属于部分大网孔型凝胶,可用于分离蛋白质、核酸、多糖和蛋白聚糖甚是病毒颗粒。
凝胶过滤填料特点:
1、适合用有机溶剂分离嗜脂性分子,可以非常经济地大规模制备各种天然产物
2、结合凝胶过滤、分配色谱及吸附性层析于一身,分离结构非常相近的分子
3、载量可高达300mg样品/ml凝胶,极少需要再生,分离效果可保持十几年不变。
凝胶过滤填料使用方法:
⒈凝胶的选择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凝胶。如果实验目的是将样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,由于它们在分配系数上有显著差异,这种分离又称组别分离,一般可选用SephadexG-25和G-50,对于小肽和低分子量的物质(1000-5000)的脱盐可使用SephadexG-10,G-15及Bio-Gel-p-2或4.如果实验目的是将样品中一些分子量比较近似的物质进行分离,这种分离又叫分级分离。一般选用排阻限度略大于样品中最高分子量物质的凝胶,层析过程中这些物质都能不同程度地深入到凝胶内部,由于Kd不同,最后得到分离。
⒉柱的直径与长度根据经验,组别分离时,大多采用2-30cm长的层析柱,分级分离时,一般需要100cm左右长的层析柱,其直径在1-5cm范围内,小于1cm产生管壁效应,大于5cm则稀释现象严重。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L/D一般宜在7-10之间,但对移动慢的物质宜在30-40之间。
⒊凝胶柱的制备凝胶型号选定后,将干胶颗粒悬浮于5-10倍量的蒸馏水或洗脱液中充分溶胀,溶胀之后将极细的小颗粒倾泻出去。自然溶胀费时较长,加热可使溶胀加速,即在沸水浴中将湿凝胶浆逐渐升温至近沸,1-2小时即可达到凝胶的充分胀溶。加热法既可节省时间又可消毒。
凝胶的装填:将层析柱与地面垂直固定在架子上,下端流出口用夹子夹紧,柱顶可安装一个带有搅拌装置的较大容器,柱内充满洗脱液,将凝胶调成较稀薄的浆头液盛于柱顶的容器中,然后在微微地搅拌下使凝胶下沉于柱内,这样凝胶粒水平上升,直到所需高度为止,拆除柱顶装置,用相应的滤纸片轻轻盖在凝胶床表面。稍放置一段时间,再开始流动平衡,流速应低于层析时所需的流速。在平衡过程中逐渐增加到层析的流速,千万不能超过最终流速。平衡凝胶床过夜,使用前要检查层析床是否均匀,有无“纹路”或气泡,或加一些有色物质来观察色带的移动,如带狭窄、均匀平整说明层析柱的性能良好,色带出现歪曲、散乱、变宽时必须重新装柱。